会议纪要:第十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

2024-09-23

第十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

会议纪要

第十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2024920~22日在陕西省榆林市圆满落幕。本届大会由《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刊》主办,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承办,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海南省临床微生物学检测与研究中心协办有来自全国的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专家和学者30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围绕“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及人类病原体感染检测进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学界知名专家和青年优秀人才,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及广泛交流。

本届大会国内知名专家的大会报告13幽门螺杆菌专题报告4青年论坛报告4、优秀论文壁报12、优秀论文答辩11篇,以及《论文汇编》123论文匿名评审遴选30篇优秀论文经答辩评选出11篇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评出大会优秀报告2篇,评选出论坛优秀报告2此外,大会期间还召开了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专刊编委会(青年编委会)工作会议。主要报道如下:

一、开幕式

9218时举行开幕式,由本届大会副主席王谦主任主持;医学参考报社领导、榆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东林、榆林市第一医院院长李和平、榆林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华和本届大会主席谷海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紧接着进行了承办单位授牌仪式,报社领导和谷海瀛教授为榆林市第一医院颁发了“第十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承办单位”的荣誉牌匾,李和平院长和李华副院长接受此项荣誉牌匾。授牌仪式完成后谷海瀛教授宣布了本届大会组织奖”等获奖名单,榆林市第一医院马亚峰主任荣获“大会组织奖一等奖”。最后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有国内13位知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宁波大学医学谷海瀛教授细菌荚膜和鞭毛的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价值为题,其核心亮点是细菌鞭毛荚膜同步染色技术,首次报告了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荚膜和鞭毛存在于同一个细胞,这是基于路易斯巴斯德于1881年首次观察细菌荚膜和罗伯特科赫1887年首次创造的细菌鞭毛染色技术的重大突破,现场反应震惊而热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检验医学中心王谦主任报告了“自动化临床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介绍了国内临床实验室自动化检测和智能实验室建设进展。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申艳娜教授分享了“铁死亡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家云教授报告了“风湿病结核筛查与临床实践”,分析了风湿病患者结核感染的高风险,并提出对该患者人群结核感染筛查的一些建议。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耿燕主任通过“分子技术助力血流感CRE快速分型与精准用药”的报告,探讨了CRE快速基因分型对临床快速诊断、耐压分型、主动筛查与临床精准用药的重要性。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医学检验科于波海主任以“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质疏松管理中的价值”为题,介绍了骨代谢标志物在评估骨折风险、预测骨量丢失、骨质疏松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等临床作用。

大会报告下午场,共有7名专家分享了其研究成果。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雅教授结合ISO15189评审工作的要求,阐述了“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系统性能验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何津春教授介绍了“临床微生物流水线研发进展”,讲解了国外主要临床微生物检验流水线产品及国内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大理大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吴利先教授分享了NK细胞外泌体在免疫学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肿瘤及结核病的免疫学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时东彦主任介绍了诺卡菌分离阳性率低、易导致误诊和漏诊的临床困境,提出提高诺卡菌的实验室检测水平势在必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张晓丽教授阐述了“多重耐药细菌附属敏感性研究进展”,指出交互敏感性可以指导研发设计新型抗菌药或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来对抗耐药菌。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增强教授详述了“纳流控技术在细菌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纳流控技术可实现对血液中的RNA的高灵敏的检测,对细菌抗生素药敏性的快速检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郑文琪副研究员围绕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诊疗存在的问题,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实验室鉴定进展与思考”进行阐述。

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谷海瀛教授和时东彦主任获得了本届大会“优秀报告奖”

三、幽门螺杆菌专题会场

921日下午的幽门螺杆菌专题会场有4位专家通过不同角度对幽门螺杆菌诊疗新技术进行了分享。宁波大学医学部谷海瀛教授详细报告了幽门螺杆菌培养、耐药性及其混合感染研究进展”,首次描述了单个患者幽门螺杆菌重复感染(superinfections)流行率的检测方法,与会者反响热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检验科赵虎教授介绍了“无创性幽门螺杆菌鉴定、半定量与毒力分析多重基因检测技术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范冬洁副研究员阐述了“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机制及幽门螺杆菌耐药检测新方法”。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赵卫东副教授讲解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谷海瀛教授获得了本届幽门螺杆菌论坛“优秀报告奖”。

四、青年论坛和优秀论文答辩会

922开启青年论坛和优秀论文答辩会。

青年论坛有4位专家进行了报告。宁波大学医学部谷海瀛教授阐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保证细菌名称中文译名的正确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疾病研究室孙琳研究员分析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及诊治现状”。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微生物科王世富主任介绍了“临床微生物学科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浙江省人民医院葛玉梅博士讲解了“诺卡菌临床案例分析与思考”。

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王世富主任获得了本届青年论坛“优秀报告奖”

11篇论文参加了本届优秀论文答辩。按照评审标准,通过严谨的答辩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5

五、闭幕式

闭幕式由榆林市第一医院马亚峰主任主持,大会主席谷海瀛教授宣布本届优秀大会报告”“优秀论坛专题报告”“大会优秀论文获奖名单致闭幕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医学参考报》微生物学与免论学论坛在掌声和赞许中完美落下帷幕,众多与会代表期待着明年学术大会青岛相聚此外,本届大会也反映出细菌名称中文译名混乱的现象,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微免专刊编辑部 励瑷如 吕宝霞 沈佳荣 报道)

2024大会合影2.jpg


1